![]() |
【时局动荡 兄弟分离】
1965年,誉昌的长子华文翰已然大学毕业,文翰认为前往香港应有更大发展,但家中尚有母亲需要照料,故文翰和文鸿以抽签决定去留。结果文翰使计,从中作弊;文鸿因而要留在国内,文翰却与最小的三弟华文硕奔赴香港。
文鸿本想到发动机厂当工程师,但因国内局势于1966年后开始动荡,无奈被逼下乡,不止要暂时放弃延续父亲的汽车梦,更跟文翰等人失去联络。
熬过60年代的苦难,踏入70年代初,文鸿终于能重回发动机厂工作,随后更协助这所国企生产拖拉机,再次向机动运输工业迈进一步。
而身处香港的文翰和文硕却刻苦工作,后得商人汪政国赏识,不止把女儿汪绍芬嫁予文硕,还出资跟华氏兄弟合作经营钢铁加工厂。从此,文翰两兄弟扶摇直上,成为富商。
![]() |
【开放改革的冲击】
80年代初,中国已经推行开放改革政策,国内百业得以迅速发展。而文鸿所领导的拖拉机厂也开始转型生产小货车,成绩不俗。然而,开放改革虽带来无限商机,但同时也带来激烈竞争,令这所规模甚小的车厂备受市场压力;奈何又没有外资车厂有兴趣与之合作,故业绩渐走下坡。
至90年代初,车厂渐渐陷于困境,余下的补救办法就是把企业改为集体拥有制,并且引入资金以及实施现代化企管。
与此同时,文翰已回国寻回文鸿等人,但因为各种前因,两兄弟有所嫌隙而未能和解,文翰遂暗中派人注资车厂,以帮助文鸿暂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