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邓伟:用镜头触动世界名人心灵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0月18日 13:58 来源: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这样评价他:“他用自己的作品和行动为历史写下了精彩的一页,为中美友好又搭起一座桥……”

  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为他的作品题词:“充实而有光辉谓之美。” 他就是邓伟,一个和被他拍摄过的世界名人一样有名的中国摄影家。

  瞬间的影像可以定格成永恒而穿越时空,直达人类情感的深处。从1980年起,邓伟把镜头对准了一个特殊人群??经过浩劫之后还活着的中国文化老人

  邓伟,1959年4月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与张艺谋、顾长卫是同窗。26年前,当21岁的邓伟在电影学院领到自己第一部相机时,两位恩师??国画大师李可染、美学大师朱光潜就是他最早的模特。没想到,给两位老人拍的50张照片,很快就被许多报刊选用刊登,这让邓伟意识到,瞬间的影像可以定格成永恒而穿越时空,直达人类情感的深处。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给那些经过浩劫之后还活着的文化老人拍一部影像专集。

  1980年,邓伟开始自费在全国旅行,寻访这些生活低调的文化老人。1986年,中国第一部名人肖像摄影集《中国文化人影录》出版。读者被其中一个个德高望重的睿智长者震慑和感动。媒体也纷纷转载这些文化名人的精彩瞬间。

  在邓伟拍摄的100位中国文化名人中,有巴金、茅盾、冰心、丁玲、叶圣陶、钱钟书、费孝通、沈从文……这里的每一个名字,都可以在中国文化发展史这部“巨著”中找到他们的位置。这些人大多是学界泰斗,到了耄耋之年,有的甚至还在病中。为了拍摄到生命垂危的著名画家石鲁,邓伟趁暑假时跑到西安,在医院苦苦等了4天,终于将这位执“长安画派”牛耳的大师“坚强、智慧、洒脱”(吴冠中语)的形象收进底片。

  邓伟的努力使中国的读书人多了一个途径,通过邓伟的作品认识他们心仪已久的学者,透过邓伟的镜头对话中国文化的大师。

  邓伟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留在英国,实现拍摄百位世界名人的计划。他一边打工,一边给世界名人写信预约拍摄,尽管多半泥牛入海

  1990年,香港一家刊物发表了邓伟的《风景摄影与中国山水画的立体表现》,这篇文章引起了英国“东方艺术画廊”有关人士的注意,他们邀请邓伟到英国讲学一周。

  一周后,邓伟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留在英国,实现拍摄百位世界名人的计划。

  一个人的信念能走多远,绝不是毅力、执著这些简单的词语可以形容的。邓伟在伦敦租了一间6平方米的房子,就此开始了异国漂泊的生活。他脱去西服,解下领带,在一家服装厂做熨烫工。去工厂的公交车要用50个便士,为了省钱做拍摄费用,他从来不坐车,每天在路上奔波两个小时,母亲给他买的一双新鞋很快就被磨穿了。为了多得几个英磅,他连续加班30多个小时,手里好几斤重的熨斗不停地挥上挥下,下了班连握一握拳头的力气都没有了。为了赶时间,他两手的手指间要勾住40多套晚礼裙,来来回回地装集装箱,装完后,1米80的邓伟终于坚持不住瘫倒在地上……

  邓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他没有地位,不能进入上流社会的社交圈子,也就不可能结交到名人;他没有经济实力,不能想去哪就去哪,没钱雇人做翻译、发信、打电话……于是约会世界名人就只有从写信开始。邓伟几乎每天都在认真地给想要拍摄的世界名人写邀请信:“我叫邓伟,是一个中国的摄影家。我想拍摄一本世界名人相册。我是自费的,希望能得到您的同意,这将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谢谢,期待您的回复。”工工整整的汉字楷书,寄出了一封又一封,多半是泥牛入海。但他并不气馁,因为他知道有一种信念不但可以支撑自己,而且可以感动那些似乎遥不可及的名人。

  字里行间的真诚,让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接受了这位来自中国的不速之客,也让邓伟拍摄世界名人的计划出现了根本性转机??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吸纳他为高级会士,英中文化协会同意帮他牵线搭桥。他的拍摄日程排得满满的,他的镜头也从旅居的英国延伸到世界各地。

  在以色列总理府为拉宾拍照时,面对镜头前脸色有些疲惫的拉宾,邓伟忽然大声说:“总理先生,你在战场上的勇气哪去了?”

  每一次拍摄对邓伟来说,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和体验,但他印象最深的还是拍摄以色列前总理拉宾。邓伟用了3年时间,终于成为第一位进入以色列总理府为其拍照的摄影家。

  正式拍照前,拉宾总理正在会见美国代表团,邓伟被安排在总理办公室布置拍摄环境。办公室角落里的一个橄榄枝与和平鸽的雕塑作品使邓伟欣喜不已。这时,总理办公室的一堵墙拉开了。拉宾对邓伟招手:“邓!现在的时间属于我们两个人了!”

  邓伟露出了笑容,为了这一刻他整整努力了3年。拉宾对拍摄环境和道具十分满意。因为要用自然光拍摄,窗帘必须拉开。警卫说,出于安全考虑,这是不可能的。拉宾问,除了拉开窗帘,还有没有其它办法?邓伟果断地说,非打开窗帘不可。拉宾命令警卫照中国摄影家的话做。

  窗帘拉开了,一缕微光投射在拉宾脸上。刚开完会的他显得有些疲惫。这种状态不适合拍照。邓伟忽然大声对拉宾说:“总理先生,你在战场上的勇气哪去了?”拉宾猛地一怔说:“是的,我是一个军人!”他一手握着拳头,另一只手拍了一下桌子。

  邓伟随即按动快门。照片上的拉宾,脸上有一缕柔和的光线,表情刚毅生动,双眼炯炯有神,眉宇间洋溢着一股英气。邓伟给这张照片起了一个名字:和平之光。

  拍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两人为摄影场地发生争执。在僵持与妥协中,一个中国摄影家和一个美国政治家,结下了“希望还能再见面”的跨国之缘

  也是用了3年时间,邓伟才得到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同意拍照的准确信息。

  拍摄的这天,邓伟在基辛格办公室选定了一张中国式的条桌,桌上放着基辛格写的几本书,墙上是老式的世界地图。邓伟想以这样的背景烘托被拍摄者的学养和气质。基辛格看了一下,说:“邓,我不想在这里拍。”

  邓伟解释说,这个布置符合拍摄的要求。基辛格倔强地说:“我就是不在这里拍。”说完,摘下眼镜,用嘴叼着眼镜腿,若无其事地看起了文件。工作人员说:“博士给你的时间不多了。”

  既然来了,绝不能前功尽弃。僵持了一会,邓伟妥协了。基辛格把邓伟带到一个没有窗子的小屋里,说:“这就是允许你拍摄的地方。”邓伟扫视了一周,说:“博士先生,为了便于拍摄,我要给你造一个‘太阳’!”“在哪里?”基辛格不解地问。邓伟指了指他左前方的一个灯座。基辛格立即让人换上一个大灯泡。

  拍摄开始了,基辛格稳坐在圈椅里,神情不卑不亢,两手闲适地握着,两眼牢牢盯住镜头。“OK!”拍摄成功。基辛格夺门而出。邓伟连忙上前拦住,请他给照片写一句话。基辛格略一思索:我对中国最难忘的记忆,就是我们签署《上海公报》的那一天。

  两人的跨国之缘并没有结束。2004年邓伟在联合国举办世界名人摄影展,这也是首位中国摄影家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个人展览。他邀请基辛格参加开幕式。正在法国休假的基辛格闻讯后,立即飞回美国。多年没见了,基辛格远远地高声喊着:“邓!”然后仔细打量着邓伟 :“我老了,你胖了。”参观完展览后,在众多媒体面前,他毫不掩饰自己对邓伟作品的喜爱和赞美。

  在零下8摄氏度的气温下,邓伟不忍心让这位老人在他的作品前流连太久。当邓伟把基辛格送到车边时,基辛格一下子把邓伟抱住了:“孩子,我希望还能再见面!”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缺少愿望,缺的是实现它的意志和力量。专注于 “用心拍摄”、用镜头触动世界名人心灵的邓伟,依然把拍摄作为自己的下一个目标

  邓伟的镜头捕捉了很多世界名人:建筑大师贝聿铭,美国总统布什、里根、福特,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这些名人在他的相机前留下了永恒的瞬间。这些瞬间触动着人们的心灵,展示出人类历史的深厚积淀。

  为了拍好这些人物,邓伟做了大量准备。在拍摄前,他总要对每个拍摄对象的资料、录像、文件等进行认真阅读研究。不仅如此,用他常说的一句话,秘诀是“用心拍摄”,用镜头触动那些世界名人的心灵。

  今年9月1日至28日,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将邀请邓伟去办一个题为“风从东方来”的摄影个展,展览过后,30幅作品将全部由英国皇家摄影学会收藏。用近1个月的时间为一个中国青年摄影家举办个人影展,这在学会历史上是少有的。对此,邓伟表现得很平静。他说,那不代表我的现在和将来。记者问他下一个目标,他充满信心地说,还是拍摄……

  就是这个走过五大洲、拍摄了数百名人、自信而坚毅的邓伟,在一次老同学的聚会上,忍不住哭了起来。老同学张艺谋说 :“邓伟为什么掉泪?看看邓伟拍的这些照片吧,一个普通人怎么能让这么多叱咤风云的名人走进他的镜头呢?我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难以逾越的障碍和困难……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缺少愿望,缺的是实现它的意志和力量。我会永远记着雪山上那个顶风冒雪、艰难行走的身影,那个孤独的、执著的、小小的身影。这就是我的老同学、我的好兄弟邓伟,痴迷、真诚不变的邓伟。”

  (来源:环球人物)

责编:赵爽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