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那样的哭声我又何以承受,我冲他喊:别哭,别哭坏了,听叔叔的话,好儿子别哭!
火车开走了,儿子的哭声没了。我的心像被掏空了一样,随儿子去了。
后来,我的朋友告诉我,和我分手以后,儿子一直在号啕大哭,谁也劝不住,直到哭到呕吐。车厢里的人也被儿子哭得直掉眼泪,有人还责备我的朋友:你这个当爸爸的,为什么不让孩子跟着妈妈呢?!朋友哭笑不得,他解释了原委,人们就叹息:妈和孩子太不容易了。朋友也说,看到那样的母子离别,完全可以体会一个女人离家别子独自一人在外奋斗,该有多么艰难了。
来北京以后的工作,我至少还算努力,因为我必须要对得起我的儿子,对得起他为我的付出。和儿子的这次经历,使我确切地意识到,做母亲的,在孩子年幼的时候,轻易不要作出离开孩子的决定。没有谁能替代母亲,没有谁能真正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母亲就是母亲,这点孩子最懂,为什么要剥夺孩子的权利呢?
由此想到有企图心的女性,到底该如何处理孩子和自我实现之间的关系。很佩服日本二十多年前的当红影星山口百惠,她在二十一岁时嫁了,嫁了就彻底放弃事业了。也许,她的自我实现的愿望,在出嫁之前已经完成,她可以转变角色,心安理得去做好一个妻子和母亲。虽然在所有人的眼里,二十一岁未免过早了些。百惠是一种,林青霞又是一种。干脆晃到四十岁,把该做的想做的都做完,然后一口气再生几个孩子。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条件,但她们的行为提供了一种思路,至少有参考价值。
和先生说这些的时候,尽管他没有做过父亲,但以他的善良和善解人意,他完全能懂,他真的对儿子有了更多的心疼和怜惜。他多次跟我说,现在好了,都在一起了,儿子再也不会委屈了。
因为有了感情,平素粗粗拉拉的大男人开始心细了。逛商场的时候,先生会时常提醒说,该给儿子买什么了。儿子如果在跟前,想买什么先生都支持,尽管有时候我都舍不得。每次出差,无论是国内国外,他都会给儿子带份礼物。在他有空的时候,他会去开儿子的家长会,儿子解题不开窍的时候,他会真心着急。有时他会说,你这当妈的不怎么地,一忙自己的事,儿子就不存在了。他这么一说,我就满怀歉意。
在儿子的眼里,张爸爸是个有学问的爸爸。爸爸的文章他看不懂,他就知道爸爸天天坐在电脑前,是在做着有学问的事。我们家里,经常三人三个地方,各自看书,儿子喜欢这样的氛围和方式。先生长得严肃,他的同事说,看到他的脸就想起“国破山河在”的句子。儿子开始不适应,总认为爸爸拉着脸就是不高兴,我就告诉儿子,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他的性格是什么,他喜欢做什么。我甚至给儿子出主意,建议他不妨回家就直接问爸爸:今天心情怎么样?有兴趣聊天吗?爸爸高兴着就一定会搭理你,如果他正想着事儿,他会直接告诉你,免得你瞎猜。儿子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我同时也告诉了先生,他一笑,觉得这样挺好。当然,现在他们彼此已经非常熟悉,一眼便知对方的心情如何,心思如何了。
儿子还发现爸爸帮他解题的时候思路很开阔,他觉得很有意思并肃然起敬。他对我说,爸爸挺牛的。在儿子的青春发育期,先生对他的影响是直接的,或许这个高大魁梧的男人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安全的。先生的趣味和行事方式,多少也改变了儿子的趣味和行事方式。在所有的教育中,先生最看重一个男孩儿的性格成长,他希望男孩儿磊落、豁达、有决策力、有责任心。他在这方面花的心思真的比我还多。开始时他透过我来提醒儿子,现在只要他发现问题,就直截了当找儿子谈。原先我不在家,两个大小男人因为不熟悉多少会有些尴尬,不知说什么好。现在儿子同爸爸说的话,已经大大超过了我。他俩经常外出吃饭,我问:又聊天啦?先生说:是啊。那意思是:有什么奇怪吗?
我从来没有让儿子叫先生爸爸,我只是建议他可以叫张爸爸,他叫了一段时间,大约一年以后,就主动把张字去掉了,大大方方地叫起了爸爸。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是爸爸为什么要叫张爸爸呢?说真的,儿子的主动让先生都感到意外,也许他还没有习惯爸爸的称呼,当儿子响亮地叫着的时候,他甚至还有些窘。
来我家做家务的阿姨,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家三口,有三个不同的姓。当我同她主动说起,她怎么也不信,她说,多好哇,谁会相信呢。接着她就感叹我的命好:大姐真的命好,大哥好,皮特(儿子的小名)也好,真的难得。
我问儿子,为什么对爸爸从来不抵触?他回答说:你说他会对我好,我就相信他会对我好呗。儿子还跟别人说过,我妈特爱我爸,我当然得对我爸好。
过后,我把这话说给先生。先生沉吟,感慨良久。
现在,我们一家三口自然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对我而言,这一大一小两个男人秉性的善良,成全了我现在的日子。不管我曾经的生活过程是什么,现在的日子是温暖的,幸福的。作为女性,我已十分知足了。
谢谢你,我的儿子,等着你健康长大的日子。
责编: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