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徐俐??女主播--直播战争的日夜(6)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4日 17:31 来源:
专题:徐俐:女人是一种态度

  我没有正面回答先生,在刚刚结束的长时间的直播节目中,我耗尽了所有的脑力和体力。无望导致的虚脱让我不能思想,也不能入睡,我就那样懒懒地半躺在床上,任他说,任他劝。先生显然有些替我着急,他从来没有见过我如此沮丧,但他是个平和的人,他知道除了耐心,就只能是耐心。

  最后一眼看表是在凌晨六点,过后,我就朦胧地睡着了。

  第二天,也就是27号,天不错,没风,阳光朗朗的。睡了几个小时,我觉得精神好多了。对于常失眠的我来说,只要还能睡,心情通常就会好。我开始回忆头天晚上想过什么,做过什么,又说过什么。我说过不干了?

  其实,我是了解自己的,任何事情在我心里糟到头的时候,通常就是好转的开始,不管客观上事情是否好转。我开始嘲笑自己的脆弱,嘲笑自己面对批评和压力不能保持平常心,我不能原谅自己在镜头前的消极和放弃,不管对我个人如何,至少对节目我没有尽到完全的责任。主持人消极了,谈话节目还会深入,还会有光彩吗?

  我进而意识到,只要在镜头前保持平常心,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正常准备,正常发挥,一切都回到正常的状态,就不会太糟糕,至少不会像刚过去的这几次播出那么不尽如人意。用先生的话说就是,以你的综合素养,你能糟到多么不堪的地步?

  我一下子觉得如释重负,心像窗外的天空一样,朗朗的,仿佛透着希望。

  战争仍在进行,战争报道成了多数收看电视的人的唯一。国际频道在同类节目的竞争中胜出,知名度在一周之内迅速扩大,连一贯只看各种言情电视剧的街头小餐馆的电视都锁定在CCTV4?而在以往的任何时候这都是不可想象的。

  没人知道在我的心里曾发生过什么,再回到演播室的时候,我希望自己神情淡定,状态沉着自然。和上一班主持人的换岗时间仍只有两三分钟,别话筒、调机位,抓紧时间和嘉宾沟通。我们的嘉宾白天有工作,六点半我接班的时候,他们通常才刚刚赶到。有时候节目已经开始了,主谈嘉宾还没有就位。一切又在匆忙中开始。

  前奏曲响起来了,我做了个深呼吸,仍然禁不住有些紧张。镜头前的消极放弃带来的不良后果,在自己心里还存有隐隐的恐惧。我知道我只有一步一步来。

  慢慢地,新闻播报的错误率在减少,和嘉宾之间的访谈交流也越来越积极。而真正觉得在镜头前恢复到平常状态,大约是在这之后的四五天,可能是4月初左右,也就是战争接近半月之时(上帝!收视率最高的半个月),那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心理上的一个自我战胜的循环大致完成了,我挺过来了,我没有放弃!

  半月以后的节目基本做得比较正常,印象深的是4月9号那天。 那天美军坦克没有遭遇任何抵抗,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巴格达市中心的天堂广场,那份轻松用张召中先生的话说就是,像在自己家门口逛街一样自由自在。广场上的萨达姆铜像被美军士兵和当地少量的伊拉克人合力拉倒(有媒体评论那是历史性的一刻),美军进城没浪费一枪一弹,巴格达城就陷落了。我和嘉宾看着萨达姆铜像倒地的过程都有些发愣:怎么可能呢?昨天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还对全世界的媒体说,要和侵略者血战到底,美军不可能进入巴格达,所有侵略者都会葬身巴格达等等。这是怎么了?伊拉克军队哪儿去了?萨达姆和萨哈夫哪去了?没有枪声,没有抵抗,巴格达就这样完了?太不可思议了!

  有意思的讨论就出现在这个时候。当时的三位嘉宾都是国防大学的教授,他们是张召中、金一楠、王宝傅。当时是晚上十点,我有一种难掩的兴奋,预感到一场有意思的讨论即将开始。我问三位专家,巴格达怎么了?怎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抵抗的人呢?都人间蒸发了吗?首先发言的是张召中,他认为这不可能,一定是萨达姆还蕴藏了一个更大的阴谋,伊拉克不可能就这样完了,他建议人们不妨再看看,说不定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王宝傅则认为,不排除还有小规模的交火,但双方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伊拉克大势已去。金一楠没有明确下结论,他认为两人的观点都有道理,但又不完全赞同。观点一相左,主持人就有事干了,我的任务就是不断地把专家各自的观点引向深入,让他们更进一步地交锋起来。三位专家就那样争执起来了,真的争起来了,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抢着说,谁也说服不了谁。事实上,因为他们在争论,都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谁说了什么,我根本就听不清,估计他们自己也没法儿听清。事后我看播出带的时候,我特别看了一下我当时的表情:双手撑着下巴(已经直播快五小时了,估计是累了),眼睛含着笑意,掩饰不住的兴奋和得意,随着话锋在三位专家身上扫来扫去,完全一副脱身事外坐山观虎斗的模样。我就那样好一阵没说话,就那样看着他们争。当然,我不说话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知道节目时间快到了,在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氛围中结束谈话不是很好吗?让观众去判断每个专家的观点吧,他们不仅亮出了观点,而且还展示了他们真实的思考过程,判断过程,推理过程,直至争论过程,结论已经不重要了。“各位专家,你们争论得很投入,好像已经完全忘记了我的存在。”我说这话的意思并不是觉得自己被冷落,“我知道你们意犹未尽,遗憾的是节目时间到了。对于未来的伊拉克局势,究竟是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还是会‘于无声处听惊雷’,让以后的时间去作结论吧。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感谢各位专家,也感谢各位观众的收看,再见!”

责编:张丽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