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俐??跨出国门的女主播(2)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4日 16:05 来源:
在海外的华人一直有两派,亲台派和亲大陆派。由于经济的原因,台湾地区的华人当时在海外势力较大。到唐人街,操台湾国语的华人比比皆是。有些人出国前身在大陆,到了美国,由于受环境的影响,慢慢也改说台湾国语了。所以,这次由大陆派华人主持发起的晚会,在当地华人社会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力??中国大陆也有能力来美国办晚会了。作为前期宣传,印有我的巨大图像的海报贴满了活动区域的主要街道,演出地点选在离比华利山庄不远的帕萨迪纳大剧院,那里曾经举办过奥斯卡颁奖晚会。
虽然有各种社团,但华人被组织起来参加大型活动的机会还是比较少。华人主要社团都行动起来了,为这台晚会投入了巨大的热情。演员来自全美各地,大都曾经是中国大陆的专业演员,比如歌唱家高曼华出国前曾获国际声乐比赛一等奖,是大陆最好的女高音,到美国后成为旧金山歌剧院的首席女高音。
人在海外,心其实是寂寞的。身为异乡客散落在异乡,遭主流社会排斥的同时,同族之间平时也交往无多。在不是本族文化的氛围里生活,人其实没着没落。你可以接受当地文化,但你享受不了异族文化带给自己的亲近感。你可以身着礼服,精致优雅地去参加外国人的Party,但你发现还是中国人在一起高谈阔论、大肆饕餮才是最舒服、最自然、最对中国人脾气的享受。大部分海外中国人通常就限于几个中国朋友之间的来往,圈子固定,活动范围也固定,他们享受所在国家的种种制度,但却无法参与到他们的公众生活中。人对本民族文化其实有着极强的依赖,超越和放弃都非常困难。
发达世界里的中国人,自尊心也从来没有被真正地满足过,无论他们自身如何发达,种族的贫弱是他们抹不掉的胎记。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曾说,中国人有太强的屈辱感,这种屈辱感会妨碍他们以正确和正常的态度面对自身、面对发达世界。而希望中国人卸掉屈辱感是需要过程的,这有赖于种族和国家自身的强大。
都说,不出国不知道什么是爱国。在国外,爱国是一种本能,因为祖籍国是自己唯一可以依托的精神家园,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发达富强,在当今这样的强权世界,还有什么比发达富强说话更有力量、更能赢得尊重呢?
海外华人就盼着扬眉吐气,就盼着祖国富强,越是走近他们,就越能体会他们这份盼望的殷切。
晚会举行的那天,帕萨迪纳大剧院座无虚席,演出票早已预定,很早就一票难求了。那真是过节啊!人们穿得那么漂亮,表情是那样幸福!男人们除了西装以外,很多人穿上了燕尾服,那是西方世界最隆重的大礼服。女人们着各色晚装,光鲜俏丽,流光溢彩,华丽的旗袍尤其抢眼。从入场开始,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行起中国人传统的拱手礼,热情地招呼着,整个现场洋溢着一种热腾腾、喜洋洋的吉祥欢乐氛围。 那天,我为自己挑选了一件玫红色的露肩大礼服,高贵典雅,亮丽夺目。当晚会组织者介绍我出场的时候,随着一声“徐俐”的落下,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都认识我,我是他们了解中国大陆最直接的窗口,他们早就知道我来,都在等待着我的出场。
迎着掌声,我走出去,平生第一次领略到什么叫真正的受欢迎。那种欢迎不是追星,不是迎接偶像,而是像迎接自己的亲人一样。过后有无数观众真诚地对我说:你知道吗?我们觉得你亲,知道吗?你是那么漂亮,比镜头里还漂亮,见到你高兴极了!
我知道,在他们的眼中,我有某种符号意义。我来自中央电视台,来自中国,来自他们的祖国。我的出现,拉近了他们和家乡的距离。
整场晚会,剧场中始终洋溢着的,是一种只有在那个特别时空下才可能有的氛围:爱国、思乡、怀旧、彼此认同,和因为这种认同而产生的强烈的情感共鸣。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时,磅礴的气势震撼着每一个人,当乐曲中出现《东方红》旋律的时候,全场更响起了长久的掌声,许多张郑重的脸上流淌着热泪,有人掩面痛哭,激动的情绪难以自抑。在中国政治的大叙事中,这个旋律含义复杂,但是在他们的个人记忆中,那熟悉的旋律唤起了他们过往的种种,在那种旋律里,他们曾经是社会的主人,或至少是主角。
最后,高曼华演唱《我爱你,中国》。
这首歌,出国前已经听过无数次,惟有那一次才恍然明了,为什么这首歌总是会成为海外华人表达爱国思乡情怀时的首选。歌中那种直抒胸臆又千回百转的爱国情怀,简直句句都是海外华人的,尤其是第一代大陆赴美移民的心声。虽然尽量控制,但高曼华还是禁不住热泪满眶。“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从我的梦中流过……”那一声“梦”,像是从心里吹出来的,微颤着,气息悠长地收缩着,撼人心魄。这哪里是唱啊,分明是用心在诉说。高曼华在台上流着泪唱,观众在台下淌着泪听,台上台下交流着,呼应着。我在幕侧看得忘情,眼泪也顺着面颊流淌。
生长在和平时期,也就是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爱国。我没有旅居国外的经历,也不能完全洞彻他们的情感世界,但是我能通过他们的激情和泪水,再次感受到我和祖国之间的关系,和我对祖国的情感!
责编: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