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重访》:大山里的希望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7日 14:30 来源:CCTV.com

播出时间:  
05月27日  CCTV-10  14:30
06月02日  CCTV-10  14:30

    相关链接:>>>节目视频欣赏

    1989年,太行山深处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张胜利成为希望工程救助的第一个孩子。十多年过去了,在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中心小学里,我们的记者见到了张胜利。如今,他是这所小学的副校长,负责德育和希望工程方面的工作。那么,他是如何成为希望工程救助第一人的呢?

    在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的群山中,有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桃木疙瘩,这里是张胜利的家乡。1987年10月,涞源县政协副主席车志忠很偶然地来到这个村子,走进了简陋的桃木疙瘩小学,张胜利正在这里念小学三年级。村里的贫困和孩子们对读书的渴望,让车志忠非常感慨,他让孩子们好好读书,将来有什么困难可以找他。

    1989年春,车志忠突然收到了一封张胜利写的求助信。原来因父亲去世,张胜利失学了。车志忠再次来到桃木疙瘩,他发现除张胜利外还有十个孩子失学。车志忠连夜赶写了两封信,一封发给了河北省政协,另一封发给了共青团中央。后一封信被转到了刚刚成立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并引起了高度重视。1989年10月17日,张胜利和其他十个孩子从青基会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资助就读证》,成为希望工程资助的第一批孩子。

    1997年8月14日,桃木疙瘩小学来了一位新老师,他就是刚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的张胜利。第二年,桃木疙瘩小学建成了新校舍,张胜利办了一个寄宿制的集中班,建校和学生们吃住的费用全部由希望工程资助,附近失学的孩子被张胜利一个个找回到校园。

    1999年春节刚过,桃木疙瘩小学来了一位名叫王亚平年轻姑娘,她要求做一名志愿者。几个月后,这个善良的女孩成了张胜利的妻子。2000年1月,他们的女儿降生了,张胜利给她起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张希望。

1/2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