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面对面:“新农村建设”系列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1月14日 10:43 来源:CCTV.com

  10月29日起,《面对面》 将在新闻频道推出六集“新农村”系列节目,记者王志走进农村,与新时期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参与者、研究者面对面,带您体验独具特色的农村生活,与您探讨新农村建设究竟“新”在何处。


  “新农村”系列之《梁希森:富豪?农民》

  在北京拥有昂贵别墅群“玫瑰园”的亿万富豪梁希森丝毫不避讳自己的农民出身,还成为一名积极的农村建设者。他回到家乡投资建厂,与村民置换土地,为他们修建别墅,希望大家共同富裕,在此过程中他遭遇了种种尴尬与磨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投资一亿多完成了两个村庄的改造。未来15年,他计划改造107个村庄,需要数十亿资金,如何筹措巨额资金?有的村民对改造计划并不领情,传统的居住方式、生活观念甚至面子、情意都对梁希森的计划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阻力,他的农村改造试验是否还要继续?


  “新农村”系列之《廷巴特尔:从将军之子到草原之子》

  廷巴特尔的父亲是新中国的“开国少将”,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上山下乡”运动中,19岁的廷巴特尔来到了锡林郭勒草原,当知青陆续返城,身为将军之子的他却选择扎根在草原。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廷巴特尔是锡林郭勒盟萨如拉图亚村的村支书,已经成为了地道的草原之子,他带领牧民们改变传统的草原畜牧方式,保护脆弱的草原生态,让古老的草原重新迸发出勃勃的生机。怀着英雄的梦想,廷巴特尔有哪些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不为人知的草原故事。


   “新农村”系列之《袁祥生:见证“巴伐利亚”》

  1988年,德国巴伐利亚省想选择中国山东省的一个普通农村进行“土地整理和村庄革新”的合作项目(也被称为“巴伐利亚”试验),时任山东省南张楼村村支书的袁祥生极力争取到了这个项目,他最初的想法是为了引进外资,发展乡村经济,但随着合作项目的推进,他和村民们发现“洋观念”有些水土不服,国外的农村建设模式能不能照搬到中国?“巴伐利亚”试验给南张楼村带来了什么?它的影响是否持续到今天?这些疑问都将通过袁祥生这位试验见证者得到解答。


  “新农村”系列之《傅企平:小桥、流水、富裕人家》

  “绿树成荫花果香,清清渠水绕村庄”,流传在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的新民谣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画。这个浙东沿海平原上的小村庄,在过去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如今却成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入选联合国评选的全球生态500佳,同时它还是年产值十几亿的富裕村,被中央领导誉为“了不起的村庄”,发家致富与环境保护并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村支书傅企平在治村的过程中深谙此道,将立体农业、生态旅游搞得有声有色,他探索出一条值得借鉴的治村之路。


  “新农村”系列之《杨国锋:变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湖南省桃江县红云村杨国锋夫妇是远近闻名的新闻人物,他们创立的家庭生态农业曾被新闻界称为“杨式模式”,这一模式在当时不仅吸引了各地的人们去参观学习,也引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为了推行生态农业,杨国锋曾南下珠海,从一名普通农民变为农业生态专家,几年后他却返回家乡,重新当起了农民,继续推广自己的家庭生态农业,并因此背负了几十万元的债务。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杨式模式”是否已经过时,杨国锋的坚守还有没有意义?


  “新农村”系列之《温铁军:农民代言人》

  温铁军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三农”问题专家,也是“八亿农民的代言人”(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语),多年来,他坚持下基层调查研究,用“脚”做学问,用“心”去发现,尽管在发现的过程中屡屡遭遇困惑。他应农民之邀创办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并指导年轻人开展“大学生支农调研”和“劳动者免费培训”计划,他连接起城市与乡村、大学生与村民,用学者的严谨和试验者的激情,寻找着中国新乡村的建设之路。

  该系列节目计划每周播出一集,播出时间为新闻频道每周日22:15分。

责编:张丽

1/1页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